飞马湾酒庄(Pegasus Bay)位于新西兰的怀拉拉帕(Wairarapa)葡萄酒产区,是该地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的先驱。
飞马湾酒庄由唐纳家族创建于70年代初期,酒庄由唐纳森家族的人共同管理,每一位负责人都身兼多职。伊万·唐纳森(Ivan Donaldson)作为一名葡萄酒作家兼葡萄酒评论家,主要负责监督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的酿造,而他曾经是一名专科医生和教授。他的妻子克里斯汀(Christine)负责酒厂的运营,有时还负责销售业务。克里斯汀还对歌剧充满激情,已加入坎特伯雷歌剧院(Opera in Canterbury)多年,她曾在酒庄的天然圆形剧场里举行过一场音乐歌剧演唱会。他的长子马修(Matthew,毕业于澳大利亚罗斯沃西学院(Roseworthy College),获得了葡萄树栽培的硕士学位)及马修的妻子琳内特·哈德森(Lynnette Hudson,毕业于林肯大学,获得该校葡萄栽培和酿酒专业的文凭)共同担任酒庄的酿酒师。他俩在世界各地工作过很多年,却对勃艮第(Burgundy)情有独钟。伊万的另一个儿子爱德华(Edward)与他的妻子贝琳达(Belinda)负责经营酒庄的餐厅。小儿子保罗(Paul)获得了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,成为酒庄的总经理。
飞马湾酒庄的葡萄园地理位置独特。它坐落在新西兰南部的怀拉帕拉谷中,西倚阿尔卑斯山南脉(Southern Alps),西北热风吹灌其中;东靠太平洋,气温温和。园内秋季干燥凉爽,葡萄的成熟期较长。冰川时代遗留下来的光滑石子和砂粒,使得昼夜温差大,葡萄的糖分高。沙质的土壤,排水性良好。这些独特的因素结合起来,使得飞马湾酒庄的葡萄酒风味强烈、酸度自然、口感优雅。葡萄园主要种植了黑皮诺(Pinot Noir)、雷司令(Riesling)、霞多丽(Chardonnay)等葡萄品种。
同时,飞马湾酒庄坚持走“可持续发展”的道路,采用自然的方法防止葡萄园的虫害和疾病,避免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用品,以保证葡萄酒的最佳口感。酒庄也因此成为新西兰葡萄酒种植者联盟(NZWG)的认证会员。
自创建以来,飞马湾酒庄已为消费者酿造出许多高品质的葡萄酒,已发布的酒款有Pegasus Bay Pinot Noir、Pegasus Bay Main Divide Riesling。
坎特伯雷(Canterbury)产区位于新西兰南岛中部,班克斯半岛(Banks Peninsula)和怀帕拉谷(Waipara Valley)是其两大主要产区。该产区夏季干燥,日照充足,气温相对较低,其土壤类型主要分为两种:一种分布在南部地区,表层为冲积淤泥,下层为砂砾;另外一种是分布在怀帕拉谷(Waipara Valley)的白垩土,石灰石含量丰富。
虽然早在1855年,这里就已经开始种植葡萄树,但是真正的商业化种植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。从那时起,坎特伯雷(Canterbury)产区的葡萄酒产业开始迅速发展,到现在已经有40多个葡萄园,成为了新西兰第四大产区。该产区最主要的葡萄品种是霞多丽和黑皮诺,这两种葡萄的种植面积大概占总种植面积的60%,其次是雷司令和长相思。
毋庸置疑,新西兰最出名的是长相思葡萄酒,而坎特伯雷(Canterbury)产区的葡萄酒却别具一格。这里的葡萄成熟期漫长,糖分和风味的凝聚非常缓慢,酸度颇高,这都是气候寒冷产区葡萄的典型特点。而用这种葡萄所酿制的葡萄酒,香气芬芳,糖分和酸性物质达到自然的平衡,口感丰富,风味持久。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雷司令(Riesling)葡萄酒,香气浓郁且带有轻微的蜂蜜味,陈酿后通常会有煤油的香气。还有这里的黑皮诺(Pinot Noir)葡萄酒品质也很优异,常常带有非常明显的浆果芳香以及少量烟草的气味。
2010年9月到2011年12月,坎特伯雷(Canterbury)产区内发生了三次大地震,当地的建筑被大规模摧毁,虽然酒庄、葡萄园及葡萄酒厂没有受到致命性的破坏,但是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。新西兰政府已经启动了基督城重建计划,相信随着基督城重建计划的进行,该产区的葡萄酒也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。
典型香气:炎热气候:黑莓、黑李子、英国传统蛋糕、巧克力等;温和或凉爽气候:草莓、红浆果、薄荷等
起源:
梅洛(Merlot)的原产地是法国,其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1783年左右,流传于吉伦特省(Gironde)的利布尔讷市(Libourne),“Merlau可以酿造颜色深浓的绝妙的美酒,适合在富饶的土壤中生长”。梅洛也曾被人们唤作“河里的葡萄苗”,因为人们普遍认为,梅洛是诞生在加龙河(Garonne)中的一个岛屿上。直到1824年,梅洛才正式更名为现在使用的名字——Merlot。
1999年,DNA的亲子鉴定证明品丽珠(Cabernet Franc)是梅洛的双亲之一,而梅洛的另一个亲本在2009年时被证实是一种叫做“Magdeleine Noire des Charentes”的极为少见的原生葡萄品种。后来,根据DNA检测结果分析,品丽珠是梅洛的父本,而另一品种是其母本。因此,梅洛与赤霞珠(Cabernet Sauvignon)和佳美娜(Carmenere)等品种都是半同胞关系。
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:
梅洛偏好富含石灰石的黏土土壤,在炎热或凉爽的地区都能生长,炎热气候下的梅洛展现的风味会更为成熟,也是常见的国际性风格;而凉爽气候下的梅洛则带有更为优雅的个性,较为少见。
与大多数品种相比,梅洛开花较早,成熟期也偏早。由于这两个特性,梅洛在生长期间很可能长出大量的新枝和嫩芽,另外梅洛也可能会落花、甚至坐果不良。在春冬两季,梅洛容易遭受霜冻和干旱等灾害。此外,与赤霞珠等品种相比,梅洛的葡萄串较分散,果实更大,皮更薄,因此也更容易遭受霜霉病和叶蝉等病虫害,更容易被灰霉病侵染而腐坏。但是,梅洛依然深受酒农和酿酒师们的喜爱,这主要是因为它从双亲继承下来的优良品质:品丽珠所含的高质量的酚类物质(单宁和花青素等)以及Magdeleine Noire des Charentes的早熟和丰产特性。
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:
梅洛是一种备受喜爱的国际性红葡萄品种,它在全球的种植区域分布甚至比赤霞珠还要广泛。
法国
该品种是法国种植面积最广的葡萄品种,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,梅洛在法国的总种植面积高达115,746公顷,现主要集中在阿基坦(Aquitaine)、波尔多(Bordeaux)和朗格多克-露喜龙(Languedoc-Roussillon)等地区。
其实在19世纪中期以前,梅洛在波尔多都被认为是第二重要的葡萄品种,但由于梅洛对白粉病有着更为优良的抗性,而且在冷凉的年份也能够成熟,它很快就超越了赤霞珠,成为波尔多最受欢迎的葡萄品种。现在,只有在波尔多左岸的部分地区,如梅多克(Medoc)及格拉夫(Graves)一些著名的排水性能佳的地区,赤霞珠的种植面积才多于梅洛。在左岸出产的红葡萄酒中,梅洛更多是为酒提供骨架和饱满感,酒款的风格会较为强劲,酒体较饱满,单宁含量和酸度较高,黑色水果风味为主。而在波尔多右岸,如圣埃美隆(Saint-Emilion)和波美侯(Pomerol)等产区,则主要生产梅洛。右岸的葡萄酒风格更为柔和,单宁含量和酸度中等,以红色水果风味为主。
除了波尔多,朗格多克产区也种植了大量梅洛,总面积达29,914公顷。朗格多克地区的梅洛葡萄酒大多属于地区餐酒,产量很高,风格温和,个性甜美,带有依稀的植物香气。
意大利
该品种在意大利的种植面积约为25,614公顷,大部分集中在意大利北部,尤其是威尼托(Veneto)的平原地区和弗留利(Friuli)产区。意大利约有三分之二的梅洛是用来酿造IGT级别葡萄酒,这些酒价格低廉,果香较为清淡。在意大利中部,尤其是在玛尔玛(Maremma)和经典基安帝(Chianti Classico)产区,梅洛也被用在波尔多风格的混酿葡萄酒中,经典基安帝产区内的马泽世家凤都酒庄(Castello di Fonterutoli)在酿造过程中还会加入当地的桑娇维塞(Sangiovese)。而在意大利南部,梅洛的表现就没有北部和中部那么出色了,大多是用于酿造国际风格的波尔多混酿。
欧洲其他国家
在西班牙,因梅洛响亮的国际名声,其种植面积从2004年的8,700公顷上升到2008年的13,325公顷,主要产区有东北部的加泰罗尼亚(Catalunya)和纳瓦拉(Navarra)等。在这里,梅洛一般用于与丹魄(Tempranillo)或赤霞珠混酿,表现最出色的就是加泰罗尼亚产区。与之相反,葡萄牙则比较抵制国际上流行的酿酒潮流,梅洛在当地的种植面积仅为556公顷,主要集中在特茹(Tejo)产区。德国的梅洛葡萄园主要集中在温暖的法尔兹(Pfalz)和莱茵黑森(Rheinhessen)产区。在保加利亚,梅洛则广受欢迎,种植面积达15,202公顷,大多数用于酿造波尔多风格混酿,其中有一种与艾尼娜(Enira)混酿的葡萄酒,风格雄浑丰满,口感辛辣。
除此之外,在奥地利、匈牙利、瑞士、捷克和罗马尼亚等国家也均有种植梅洛。
北美
在美国,梅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酿酒葡萄。在加利福尼亚(California),根据2010年的统计,有46,762公顷的葡萄园用于种植梅洛。在20世纪90年代末,人们发现梅洛葡萄酒非常柔和,口感比赤霞珠更圆润,因而对梅洛的需求激增,酒农们盲目地种植更多的梅洛,导致其品质曾一度下滑,直到2000年之后,需求开始降低,其品质才得以再次提升。
在华盛顿(Washington),梅洛是第二大葡萄品种,仅次于赤霞珠,其种植面积为8,235公顷。梅洛在这里最大的特点是天然的清爽口感和有质感的水果风味,多数用于混酿。纽约州(New York)是美国继加州和华盛顿之后的,第三大梅洛种植地区,其种植面积为902公顷,多数分布在海洋性气候的长岛(Long Island)。而在俄勒冈(Oregon),梅洛的种植面积仅有508公顷,这是由于当地气候过于凉爽,梅洛容易出现落花问题。
在加拿大,梅洛是不列颠哥伦比亚(British Columbia)产区种植最广的葡萄品种,面积达1585公顷。在众多出名的混酿葡萄酒中,梅洛都是作为主要的葡萄品种,使酒款更浓郁饱满。安大略(Ontario)也有约1,230公顷的梅洛葡萄,但该产区的梅洛葡萄酒表现不如黑皮诺(Pinot Noir)。
南美
在智利,梅洛也是广泛种植的葡萄品种,面积达13,280公顷,主要集中在中央山谷(Central Valley)产区。在早些年间,很多人都把一些葡萄园里的佳美娜与梅洛混淆。最好的智利梅洛葡萄酒表现极好,甘美可口。在阿根廷,梅洛经常与马尔贝克(Malbec)混酿,主要产区是门多萨(Mendoza)。而在南美的其他国家,如巴西和秘鲁,也种植有少量梅洛。
澳大利亚
由于澳大利亚人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对梅洛近乎狂热的迷恋,让梅洛的种植面积高达10,537公顷,仅次于西拉(Shiraz)和赤霞珠。其重要产区有河地(Riverland)、墨累河岸(Murray Darling)和滨海沿岸(Riverina)。
新西兰和南非
梅洛在新西兰也非常重要,其种植面积为1,363公顷,是次于黑皮诺的第二重要的红葡萄品种。在霍克斯湾(Hawke's Bay),无论是混酿还是单一的梅洛葡萄酒都有着出色的表现。
在南非,梅洛是第三大红葡萄品种,有着6,614公顷的种植面积,最重要的产区是斯特兰德(Stellenbosch)和帕尔(Paarl),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具有巧克力风味和光滑口感,颇具加州风格。
典型香气:红醋栗、黑醋栗、蓝莓、李子、雪松、甘草、可可、咖啡、丁香和烟熏等
起源:
马尔贝克(Malbec)是起源于法国西南部盖尔西(Quercy)卡奥尔(Cahors)产区的红葡萄品种。这种被广泛称为“Cot”的葡萄曾一度流行于波尔多(Bordeaux)地区,尤其是在1956年霜灾之前。当其在波尔多渐渐失宠时,它在阿根廷的出色表现又为它带来了再次发展的生机,最终在阿根廷扬名世界,并逐渐传入智利、南非和澳大利亚等新世界葡萄酒国家。DNA图谱检测发现,马尔贝克与黑普鲁内拉(Prunelard Noir)以及夏朗德黑玛格德莲(Magdeleine Noire des Charentes)之间存在亲子关系,而后者是梅洛(Merlot)的母本,这意味着马尔贝克可能是梅洛的兄弟。此外,自2011年起,阿根廷葡萄酒协会(Wines of Argentina)就将每年的4月17日确定为“马尔贝克世界日”,以纪念法国农艺师米歇尔·艾梅·普杰(Michel Aime Pouget)为推广马尔贝克的种植所做的重大贡献。
品种特征和生长条件:
马尔贝克的果皮颜色很深,果粒较小,因此酿出来的葡萄酒颜色深邃,黑色水果香气浓郁,单宁含量较高。它的抗寒性和抗病性不佳,有遭遇春冻的危险,易感染病虫害和灰霉菌(Grey Rot),同时容易出现开花后停止生长以及果实脱落等问题。但总体上,马尔贝克的适应性较强,可种植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上,在石灰岩土壤中的表现较好。此外,它偏爱高海拔地区。在低海拔地区,马尔贝克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达到合适的酸度。而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较大,非常适合马尔贝克的生长,其出产的葡萄能够酿制出口感上乘、陈年能力强的葡萄酒。
主要种植区域和特色:
目前,马尔贝克在全球的种植面积约有100,000英亩,主要分布在阿根廷、法国、美国、智利、南非和澳大利亚等。
阿根廷
阿根廷的马尔贝克种植史源于1868年,由一名法国植物学家最先开始种植。现在,马尔贝克是阿根廷种植面积最广、最出名的优质葡萄品种,其种植面积多达76,700英亩,主要集中在门多萨(Mendoza)、圣胡安(San Juan)和萨尔塔(Salta)产区。阿根廷出产的马尔贝克葡萄酒带有黑莓、李子和黑樱桃等风味,而随着陈年,还会增加一些更加微妙的风味,如牛奶巧克力、可可粉、紫罗兰、皮革以及烟草等。
法国
马尔贝克在法国的种植面积为15,000英亩,是波尔多混酿(Bordeaux Blend)的5大葡萄品种之一,主要产区有西南产区(South West France)、波尔多和卢瓦尔河谷(Loire Valley),其中最具典型性的要属西南产区的卡奥尔子产区。来自卡奥尔的马尔贝克葡萄酒皮革味明显,还有醋栗、乌梅以及青涩味;与卡奥尔一样,卢瓦尔河谷的马尔贝克葡萄酒也拥有较高的酸度,往往还伴有黑胡椒和香料味。法国马尔贝克葡萄酒单宁和酸度都为中等,酒精含量低,有不错的陈年潜力。
美国
马尔贝克在美国的种植面积为3,400英亩,主要产区有加利福尼亚州(California)、华盛顿州(Washington)和俄勒冈州(Oregon)。在加州,马尔贝克主要与其他葡萄品种一起混酿成梅里蒂奇(Meritage)葡萄酒,其作用是为了增加葡萄酒的颜色和酸度,使葡萄酒的单宁更加柔滑,如著名的“酒王”作品一号(Opus One)就添加了少量的马尔贝克。此外,很多酒庄也酿造马尔贝克单一品种葡萄酒。